家长小心!别让孩子掉进暑假兴趣班培训陷阱

魅力霍林河 2016-07-27 11:08:00

原标题:家长小心!别让孩子掉进暑假兴趣班培训陷阱

暑假到了,家长给孩子们安排了丰富的“暑假生活”,各类兴趣班、辅导班、补习班、夏令营培训班层出不穷。一些家长甚至同时为孩子报了六七个班,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这其中不少存在课时缩水、随意拼班、收费不透明等问题,从而引发纠纷。

小编提醒广大家长和学生,报名暑期培训要仔细辨别,防止落入培训陷阱。

一、了解培训班是否正规

培训班是否经有关部门批准,特别要看清办学许可证上规定的地点、范围、内容是否与实际相符合。有些培训班喜欢打着名校、名师的名义进行宣传,家长们应注意核实情况,最好到授课地点实际查看一番,对场地简陋、教具不齐全的培训班更应多留心。

二、防范“免费试听”陷阱

有的培训机构为争夺学员,以赠送资料、免费听课为名,套取市民信息。家长和学生要注意分辨“试听”噱头。

三、了解实际师资力量

“把孩子送过来,跟我们签约,保证高考的时候能够增加100分!”如此“签约保分”的承诺颇为常见,家长和学生不可轻信这类承诺。

四、了解收费是否合理

要对培训班的教学时间、报名费、课时费、资料费以及退费等内容进行详细了解,签订相关协议,并对协议内容仔细研读,特别是有关权益保护方面及退费条款,应格外留意。此外,要保留培训相关证据,注意相关协议、收费单据等是否为有效凭证,凭证上收费单位与实际办学单位是否相符,以防上当受骗。

暑假培养特长、增长知识,更应尊重孩子的意愿。

暑假适当安排一些学习活动无可厚非,但是家长在选择兴趣班时,应该重视孩子的意愿,从孩子的兴趣和承受力出发,适合、适量的兴趣班更有助于孩子成长,参加过多的兴趣班只会适得其反。

除了兴趣班、补习班,家长应多给孩子安排一些轻松、愉快、有意义的户外活动,例如运动、出游、去乡村田野去体验生活、接触大自然等。毕竟能真正过暑假的大多是小学生,一学期紧张的学习生活过后,暑假是孩子们期盼的放松的时间。

【相关链接】

暑假到底要不要给孩子补课?看完这个你就明白了!

不久前,曾有这样一条新闻引发社会热议,一所学校为学生减负,减少家庭作业的数量,结果,学校这项政策家长并没有买账,反而向学校吐槽说:家庭作业少了,这不是让孩子们课后多补课吗?

前段时间,广东省教育厅官方微信发布了一项关于中小学补课的调查。结果显示,家长和学生自己要求补课的比例相当大,两项相加后,高中生的比例接近80%,初中生的比例接近70%,小学生的比例甚至超过了85%。

这么多孩子竟然都在主动补课!但就在前不久,教育部还规定,严禁中小学校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有偿补课;严禁中小学校与校外培训机构联合进行有偿补课。各地也采取了一些措施,比如陕西省教育厅近日正式公布:对在课堂上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课上不讲课后讲并收取补课费的教师重点查办;对查实有在职教师参与有偿补课行为的学校,要追究学校主要领导责任,一律停职检查,情节严重者,调离校长岗位。

如此严重的惩罚之下,补课却仍在热火朝天,我们家长和孩子为啥这么拼?

补课六大理由,你占哪一条?

1.竞争太激烈,不报能行吗

“现在社会竞争这么激烈,孩子从小不抓紧怎么能行,总不能让他输在起跑线上。”这应该是很多家长的心声吧?

杨先生给正在上三年级的儿子报了英语、书法和跆拳道三个班,每门课一年的学费都在3000元左右,一年一万元的费用对于工薪阶层的他来说并不是个小数目,但为了给儿子“打个好基础”,他宁可在吃、用上省一些。

贺女士的儿子今年开学刚上初中,她的儿子每天除了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建议要做的同步练习外,周末还要上英语和数学补习班。“从小学开始,我看到其他孩子上《新概念英语》,也让儿子学了。每周六上3节课3个小时,一个学期20多节课上完一本书。奥数也是老师推荐的,周日上一个半天。”

2.基础得打好,被逼难免俗

孩子所报的补习班中,“英语”总是第一大科目。尽管不同的学生参加的培训班各有不同,但一般都不会落下“英语”一项。这主要是因为在家长们眼中,现在社会上不管干什么都少不了英语,小的时候不给孩子打好基础,长大以后哪来的竞争力?

张先生正带着4岁半的女儿上声乐辅导课。张先生说,他并不反对给孩子们报艺术特长班,但是“特别痛恨”那些在小学时就给孩子报英语班的家长们。“假如班上有一半的同学通过辅导班掌握了所学的内容,老师在课堂上便不会尽全力去教,进度也会加快,没报班的孩子就会吃亏。”张先生希望这个怪圈能早日结束,但同时又坦言,他也不能免俗地留意哪个英语辅导班教得好。

3.人家都报班,不报“不正常

在现在的中小学生中,已经形成了你争我抢报补习班氛围,很多家长不得不“随大流”,不给孩子报班的家长还显得是异类。

“我儿子才上一年级,每到考试前都看书到晚上11点多,本来就够累的了,再报个班怎么受得了?”没有给孩子报辅导班的家长并不多见,戴女士便是其中一位。在她看来,不报班一方面是因为孩子小,不想给他太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她认为学何种特长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这样也能培养孩子的主见。

“跟家长们聊天的时候,一听我家孩子不上培训班,人们就用异样的眼光看我,好像不报班就不正常一样。”尽管对于社会上的报班风气有些反感,但看着儿子班上大多数孩子都有了“班”上,戴女士也感觉到了些压力。

4.课程不够,怕应对不来

对于应试类的补习班需求大,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些学校的课程没有满足学生对应试成绩的需求。一方面,教育改革要求学校对授课方式作出一定的改变,把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然而应试分数对升学的影响依然非常大。这种改变可能给孩子在学校的学习减了负,却反过来也让家长担忧“万一孩子的成绩不够上好学校怎么办”,从而开始给孩子报班。另一方面,并不是所有学校的课堂质量都是高水平。可能孩子因为一次的“失误”,没有上到好的学校,但这并不能阻止他们下一次升学想往高处走。学校的课程水平不够他们考取更高的分数,不上补习班很有可能应对不来下一次的升学考试。

5.孩子自己想多学一点

不只是不爱学习的、成绩差的学生在上补习班,爱学习的、成绩好的学生也在上。而且他们往往都还是自己要求家长给自己报班。即使老师不推荐,也会主动打听哪位老师或者哪个补习班比较好。孩子自己感受到了来自周围同学学业上的竞争压力和对升入更好学校的渴望,害怕别人学了的自己没学,渴望得到更多的进步。

6.不知道孩子真正想要什么

除了应试类补习班,艺术特长类补习班也是一大热门。然而不少家长其实并不想让孩子走艺术这条路,只是抱着“多学一点是一点”的心态来为孩子选择培训班。真正想让孩子学什么,家长并不清楚,于是便出现了一人报多项或频繁换特长课的现象。

补课到底该怎么补?

关于补课,大道理有很多,家长却仍然无奈。

如果,孩子确实需要补课,家长应该做的,是帮孩子做好选择。不能不补,就做到科学地补。

比如,如果孩子某项学科瘸腿、或者平时学习不牢靠,利用假期时间适当补课也未尝不可,现在,补课这事如此受争议,还是因为如今“补课”补得变了味,“孩子虽然放假了,但不管什么时候,学习都是第一位的。”家长吴先生说,他儿子平时成绩就不太好,尤其是语文,他怕寒假一放松,孩子的成绩更差了,下学期开学会跟不上。吴先生打算寒假给孩子找个文化学校补补课,争取把语文成绩提上来。

“课”原本是该补还得补,关键就看怎么补,这也是让家长们最头疼的地方,为孩子选择补习班,应该注意点啥呢?

1.补课也要扬长补短

补课一定要有度,要扬长补短。扬长,在孩子有天赋,乐此不疲的兴趣方向,跟随良师钻研下去,争取培养为孩子突出的特长;补短,在孩子学业爬坡上坎遇到暂时性困难时,通过阶段性辅导帮助孩子渡过难关。扶上马送一程,步入正轨就把辅导的外力及时停下来。

2.补课也得分年龄

有专家说,一年级到三年级就补课,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孩子学习负担过重,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休息时间,也没有机会和朋友一起玩耍。这样对身心健康不利,甚至容易让孩子厌倦学习,影响今后的发展。

当然,父母应该在平时生活中多陪伴孩子,教育孩子待人接物和生活常识,这些比单纯的课本知识更重要。

从根本上说,补课不如补习惯

在日常生活,我们经常会发现这么个现象:

第一次家长知道孩子成绩不好,家长第一反映是“补课!”;

第二次家长知道成绩不好,开始犯愁;

第三次家长会,直抒疑虑:孩子补课了呀!怎么不见有进步呢?

如今“校内差、校外补”的现象可谓是屡见不鲜。补课虽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把希望寄托于“补课”,显然不是最好的选择。孩子之间学习成绩的差距归根到底是他们学习习惯上的差距。补课,不如补习惯。

1.补一下阅读习惯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曾经说过:“阅读是对‘学习困难的’学生进行智育的重要手段。学生学习越感到困难、在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阅读。阅读不仅能使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还会发展学生的智力。学习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力量就越活跃。”

要是考试就在眼前,这肯定来不及。但是在平时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无论是对孩子的智力还是心灵成长都有百利而无一害。

2.补一下听课习惯

学生在课堂上要集中精神,专心听教师讲课,认真听同学发言,抓住重点、难点、疑点听,边认真听边积极思考。哪怕是你已经超前学过了,也还是要认真听,要把教师的思路、其他同学的思路与自己的思路进行对比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当老师讲到每一步时,学生甚至能思考到下一步,学习效果就会更好。如果学生感觉不喜欢这个老师的课,怎么思考呢?学生要努力去适应老师,并学会欣赏自己的老师。不然学生只能越来越差。不同层次的老师,学生用不同的方式去适应,与老师共同进步。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能稍不如意就埋怨环境。

3.补一下做作业习惯

首先是端正态度

作业不是负担,而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自然延续,是一种学习和积累的过程,做作业的目的是巩固所学的知识,是培养独立思考能力,不是为了交教师的差,或是应付家长。所以我们要重视做作业,“拖、抄、代”的做法要不得。

其次是细心审题

审题能力是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材料内容,学会抓字眼,抓关键词,正确理解内容,对提示语、公式、法则、定律、图示等关键内容,更要认真推敲,反复琢磨,准确把握每个知识点上的内涵与外延。同时还要培养自己能从作业,考试中发现错误,及时纠正的能力。

再次是练后反思的习惯

读书和学习过程中,尤其是复习备考过程中,每个同学都进行强度较大的练习,但做完题目并非大功告成,重要的在于将知识引申、扩展、深化,因此,反思是解题之后的重要环节。如:为什么想到这种方法?有无其他方法?哪种方法更好?能否变通一下而变成另一习题?如果发生错解,更应进行反思:错解根源是什么?解答同类试题应注意哪些事项?如何克服常犯错误?“吃一堑,长一智”,不断完善自己。

最后是收集错题的习惯

平时要把有什么疑问或是弄错的地方随手拿张纸记下,经常看看,看会了、记住了才扔掉。有价值的就用专门的本子记下,并找些可以接受的类型题、同等程度的相关知识点研究一下它们的异同,解题的技巧和办法。考试时复习错题效果也很好。

4.补一下学习方法

敢于提问是最基本的。要敢于带着知识疑点问老师,问同学,问家长。不懂装懂最终害自己。

其次是复习归纳的习惯。复习就是消化知识,加深理解和记忆,达到举一反三。复习是有规律的,复习必须及时,否则超过了人的记忆极限点再去复习,将要多花几倍的时间,而且效果不好。因此必须有计划、不间断地复习。对所学知识进行复习、总结、概括,抓住应掌握的重点和关键,对比理解易混淆的概念。每学习一个专题,要把分散在各章中的知识点连成线、辅以面、结成网,使学到的知识系统化、规律化、结构化,这样运用起来才能联想畅通,思维活跃。

5.补一下自信

孩子的自信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活动。一旦遇到挫折和失败,就情绪低落,灰心丧气,甚至惊惶失措,彻底崩溃。不仅制约学生的行为,而且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各方面难以达到其理想的效果。

补信心一要靠家长多鼓励,多沟通,二要靠学生自我暗示,每天告诉自己“我能行!”三是正确对待成功与挫折,正确对待考试分数。

当孩子成绩考不好时,家长们得看看是孩子真的知识没掌握吗?还是一些平时积累的坏习惯拖了后腿?如果是后者,补课又能补到什么呢?

(稿源:正北方网综合新华网、教育网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