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将军衙署10月底再现恢弘
原标题:百年将军衙署10月底再现恢弘
首次复建衙署家庙及澄园等建筑
“将军衙署文物本体维修工程已经完工,目前正在进行将军衙署周边环境整治,这是将军衙署建成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修缮,也是2017年自治区成立七十周年大庆的献礼项目。该项工程今年10月底前全部竣工交付使用,2017年初试运行开放。”将军衙署博物院改扩建办主任张晓东表示。
8月1日,全媒体记者走进正在进行维修和改造的将军衙署,看见将军衙署大堂、二堂等修缮工作已基本完成,修缮后的将军衙署将再现“漠南第一府”的恢弘,将以更加完整的风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1.土地使用性质调整
“将军衙署现有土地统一划拨将军衙署博物院为文物保护用地,土地使用性质调整为‘文物古迹用地’,占地面积为17200平方米。”这是今年6月刚刚完善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将军衙署保护范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所提出的。
张晓东说,规划一直在不断的完善,规划所提出的将军衙署保护最核心的内容就是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方针,坚持真实性、完整性的原则,全面真实地保存并延续将军衙署所包含的全部历史信息。科学、合理、有效地制定保护、管理及环境整治措施,为遗存的永续存在、研究和利用提供保证。正确处理文物保护与城市发展及建设的关系,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关系,促进文化遗产的可持续发展。
记者看到,在这本厚重的规划中,提出了“把将军衙署文物保护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目标,有效保护文化遗产,发展区域旅游”的内容,将军衙署保护项目是建立“国家为主、动员全社会参与文物保护”的新体制,力求形成保护将军衙署的社会公众基础,提高将军衙署保护、利用、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与科学化水平等将军衙署文物保护与未来法制的新理念。
2.文物本体修缮
曾经将军衙署内的古建筑,随着岁月的侵蚀,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此次将军衙署文物本体维修,就成为了全部工程的重中之重。如何让将军衙署文物本体在不破坏历史信息和不改变文物本体的原状下,修缮出当年的恢弘,成为文物工作者考虑最多的问题。
记者看到,已经完工的将军衙署建筑木棱彩绘华丽,飞檐斗拱,这些历经数百年的古建筑再次焕发出生机。据现场工作人员介绍,将军衙署彩绘主要以旋子彩画为主,这种彩绘出现于元代、明初定型,是明清官式建筑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彩画类型。
从事了20多年文物工作的张晓东说,“这次要修缮的部分,除了部分年久失修的地方,其实大都是由于过去修缮不当造成的。在修缮中,我们使用了更为原始的一些材料,比如说白灰、青灰等。而古建筑正堂是将军衙署院落内最大的建筑,也是此次维修项目最多的建筑。”
记者看到,曾经是朱红色的将军衙署府门、门仪、大堂的柱子等都纠正为黑色。多座将军衙署建筑物的台阶,也从两级变成了三级。“府衙建筑,是当时礼制制度与社会规范的反映。其等级明确、式样规范,具有官式建筑和地方特色多重文化特征。此次修缮工作,按照《大清会典》中等级有关的规定,将府门等恢复成黑色,更能体现出清代边疆将军府衙的威严。在修缮中,按照文献资料及呼和浩特老照片对将军衙署文物本体进行了修缮,更好地展示出了清代建筑的原本风貌。”张晓东说。
3.首次复建衙署四堂及澄园
目前,将军衙署周边环境整治工程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据记者了解,在整治工程中,复建了衙署四堂(后罩楼)及厢房、衙署家庙、澄园、东西院附属建筑,新建了“九一九”绥远和平起义纪念馆、办公区、文物交流中心,游客接待中心、安全保卫值班中控室等。届时,这座有着厚重历史的“漠南第一府”将以更加完整的历史风貌呈现在世人面前。
将军衙署四堂(后罩楼)为将军衙署中路主体院落第五进院落,将军衙署三堂后边,原为仆人住所,后被内蒙古文化艺术干部学校占用,并于上世纪80年代拆除。目前已经拆除内蒙古文化艺术干部学校,将在其基地上,按照原文献资料依据原四堂建筑形制等采用原工艺修建将军衙署四堂,未来用于文物展陈。
将军衙署家庙,位于西跨院,其主要功能为戍边将军烧香、拜佛之地,目前已拆除将军衙署西路后期修建的将军衙署博物院办公区域,按原文献资料记载,按照衙署寺庙建筑形制、规模等采用原工艺复建衙署家庙,用于文物临时展览场所,以及还将复建清代档子房。
澄园,位于东跨院,建于1930年,曾经是官员避暑赏花之地。东跨院现存古建筑有傅作义办公室及地下防空掩体,民国初期所建“味纯轩”,均为绥远九一九起义的历史重要见证,此次拆除了将军衙署东侧的居住、商业等建筑,恢复了原风貌,再现大漠衙署的雄伟风貌。
“今后游客不再由将军衙署府门进入衙署参观,而是由将军衙署新建的东门进入衙署参观游览。至于将军衙署开放后的门票价格,尚在讨论之中。对于将来的设想,除了将军衙署本身的历史特色之外,这里将建设成为集文物收藏、鉴定,文化产品研发,民族工艺品销售集散等多方面的文化产业群。”张晓东说。(全媒体记者张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