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可亲可爱可敬的教师们

魅力霍林河 2016-09-08 15:18:00

原标题:那些可亲可爱可敬的教师们

核心提示:全国有数以千万计的教师奋斗在教育一线上,他们甘守三尺讲台,默默奉献,用一个个平凡的瞬间串起无数感人的故事。今天,就让我们来倾听几位教师的故事,祝他们以及全国所有的教师节日快乐。

病魔缠身 李媛从未放弃

在呼伦贝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每当有声乐老师李媛的课,同学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家人把她送到教学楼下,学生或同事再背起她上楼梯,走进琴房。这样的教学,李媛老师已经坚持了8年。

2007年,27岁的李媛成为了呼伦贝尔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的一位声乐教师。高等学府深造、气质相貌出众的李媛本是令身边人艳羡不已的对象,然而,2009年,李媛被检查出患有尿毒症需长期透析,她的腿部也患上了肌肉萎缩的痼疾,需要依靠轮椅代步。病魔并未摧垮她,前不久公布的10位全区高校“育人之星”中,李媛名列其中。

李媛常说:“老师对学生不仅有师道之尊、解惑之责,还应有如父母般的关爱。”确实,她对学生的爱是无私的,从来只讲付出不求回报:一名学生患有低血糖症,总在课堂上头晕甚至晕倒。李媛把这个情况放在了心上,每次给这位学生上课前都要准备上热水和糖果,并留意其身体状况,一旦有不适症状,让其赶紧休息,然后她再利用课余时间无偿为其把缺的课补回来。

李媛自己在生活中非常节约,但对待家境困难的学生却很慷慨。她的大部分工资都资助了贫困学生,2007级一名学生考取了研究生,因家庭困难无法承担学费,李媛得知情况后,主动为他垫付了一半学费,使他顺利入学,圆了深造之梦。另外,李媛经常帮家庭困难学生寻求打工机会。为了不让受助学生产生心理压力或自卑感,她还会非常用心地做到不留痕迹地让学生接受帮助。

在教学中,李媛也从未放松过对教学理论及教学艺术的追求,自觉践行教学改革,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她教学内容丰富、作风严谨、方法生动,教学效果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高度认可。2012年10月,李媛成功举办了个人独唱音乐会,虽然只能坐在轮椅上演唱,可她的眼神、手势、情感却深深地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李媛每学期的教学工作量都非常大,本着对学生的一片爱心和责任感,她数年如一日地坚持备好每一节课。每次备课时都会根据上节课情况对当天教学内容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无论天气如何,她总是在课前半小时来到琴房,辅导学习吃力的学生;由于喝水过多会使身体浮肿,进而导致声带水肿,上课期间李媛从不喝水,当体内毒素积攒过多时,她还会有恶心、呕吐的状况。这些,她都会咬着牙一一克服,坚持上好每一节课。

尽管她上下楼梯都需人搀扶、在钢琴前坐久了会浑身酸痛,李媛却从未因私事或病痛耽误过一节课。她说,只要坐在钢琴前面对学生时,她就会精神焕发,忘掉一切。

年逾花甲 荣秀林甘当孩子王

赤峰市翁牛特旗乌敦套海镇最北部的那吉来村,三面环沙,在村中央的大沙包上有一个那吉来教学点。这个教学点现在有3个班4名教师。然而,5年前,它却差点被撤并,多亏了老教师荣秀林的坚持,才得以保全。

2011年,那吉来教学点因为生源问题面临合校并点,只留下了荣秀林管理校园。没学生可教,成了“光杆司令”,这让从教近40年的荣秀林心里空落落的。他不忍心家乡那么小的孩子为求学而寄宿他乡,走家串户,进行了半个多月的走访,磨破了嘴皮子,对老百姓提出的问题和要求一一给予解答和承诺。费尽周折,他终于留住了8个儿童,办起了教学点唯一的学前班。一师一校一班,荣秀林又是教师又是保育员,8个孩子的吃喝拉撒都由他负责,乡亲们称他为“保姆老师”。

荣秀林了解到,村里的中青年大多去外地打工,家里种地及照顾孩子的事情都落在了老人身上,家长们希望学校可以安排孩子们的午饭和午休。于是,他打破了自己长期以来的午睡习惯,让孩子们自带午饭,每到午饭时间他亲自给孩子们热饭,并看护他们吃饭、休息。农忙时节,家长们忙于农活,荣秀林的担子更重了:每天都要工作十几个小时,教孩子学习,陪孩子游戏,偶尔要负责孩子们的晚饭……但他没有一句怨言。

第二年,荣秀林给老伴儿做工作,让她把20亩土地转包给别人,和他一起到学校住宿,给他做饭,老伴儿说:“我不种地,一年2万多块钱的收入谁给?”但终究拗不过,春季开学前,荣秀林把家搬到了学校。当时学校的条件很艰苦:做饭没有柴禾、校园内满院的砖头瓦砾和满地的蒺藜,老两口抽空平整了校园,还用砖头铺出了一条长30米、宽5米的校园甬道。看到孩子们在安全平整的校园内开心地玩耍,老两口欣慰极了。2013年春天,荣秀林又带领老伴儿在校园内平整土地、翻土、种花、种草、种菜。没过多久,红的花、绿的草、青的菜,校园内处处充满了生机。

在和荣秀林共同建设校园的日子里,老伴儿也逐渐改变了态度。老两口的无私付出被村里老百姓们看在眼里,他们口口相传:“老荣夫妻对孩子们真好”“孩子放到学校可以早送晚接,不耽误农活”“孩子越来越懂事了”……2013年暑期,开始有家长主动到学校找荣秀林,要求就近入学,在外地上学前班的孩子们也纷纷回来了,学生数量猛增到20多名。当年,那吉来教学点被评为全旗唯一的“花园式教学点”。

如今,孩子们的“荣爷爷”还坚守在乡村教学第一线,身兼数职,乐此不疲地耕耘着。

爱护学生 赵月新打着石膏上课

很长一段时间内,呼和浩特市南门外小学有一位腿上打着石膏、每天坐三轮车来上班的女老师,成为全校老师、学生和家长眼中的“明星”。这位老师叫赵月新,有23年教龄,在腿受伤前的22年里,她一直都在班主任岗位上。

去年10月,赵月新在上班时摔下楼梯左脚踝扭伤,打了石膏固定后,腿还肿得特别厉害,不能弯曲,脚只要一落地就钻心地疼。医生嘱咐她,要在家卧床静养1个月,否则可能会落下病根。但赵月新仅在家躺了一天就再也躺不住了,脑子里总在想:今天是哪位老师给上课呢?学生们听不听话?虽然躺在家里,她的心早已飞到了班级里,不断给学生打电话、发微信了解情况。当时赵月新是四年级的一位班主任,她知道这个阶段是小学的关键时期,“不能因为我的问题让我的学生学习成绩落后!”赵月新毅然决定:拄着拐杖去上课。虽然家人听到这个决定很心疼她,但也非常支持。可是,赵月新爱人长期出差不在家,由谁接送她上下班成了个大问题,这时,78岁的老公公提出,每天由他骑三轮车接送儿媳。于是,就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就这样,从去年10月份到今年上学期结束,一天4趟风雨无阻。

除了出行困难,赵月新在学校上厕所也是个难题。由于她受伤的地方是脚踝,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下蹲,她一上午都不敢喝一滴水,讲课时嗓子渴得冒烟儿。不喝水的后果就是牙疼、嘴唇干裂。这一切忙碌辛苦,她无怨无悔,因为她深爱学生和这份工作。

赵月新的这一切都被学生们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他们好像长大了似的,变得更懂事了,主动扶老师上下楼、分担班级工作、加强自律。赵月新打心眼里高兴,她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谁爱孩子,孩子就会爱她,只有爱才能教育孩子”,这句话一直是赵月新从事教育工作的座右铭。除了认真负责学生的日常教育活动外,她还更多地关注每一位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他们的个性和家庭背景以及情感世界。她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时刻感受到老师的爱:朱彤同学家庭条件差,每当缴纳学校里各种费用时都很犯难,好多次赵月新都帮他付清费用。朱彤爱读书,她还经常买课外读物送给他。对于后进生,她从不歧视他们,想尽办法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多年来,赵月新所带的班级总能拿下各项荣誉,这都源于一个“爱”字。她深知:要想让学生飞得更高更远,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坚守42载 白占成是乡村“育苗”人

今年是59岁的白占成从教的第42个年头了,他说:“快退休了,要站好这最后一班岗。”

白占成是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单台子小学的一位乡村教师。1974年初中毕业后便走上教师岗位,不曾想,17岁的他从此与教书育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刚上班时,学校在本村,只有一间窑洞,学生坐的是土炕,用的是小炕桌,全校5个年级共9名学生,一本新华字典和几本教科书便是他的教学家当。

1985年,他决心要改造学校的石窑洞,利用课余时间从2里地外的山沟里背回石板铺砌地面;1986年,学生增加到20多人,课桌不够,他从离村十几里远的学校借到了4套双人课桌,又用自己家里准备打家具的木料做了4套双人课桌……他坚守教育阵地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在本村的学校默默奉献了16年。

1989年9月,村委中心小学教学质量差,小学升初中连续两年升学率为零,村里决定将白占成调到村委中心校任教。此时,他已有2个孩子,加上种地每月只能收入30元钱,离开家收入肯定会减少,而且他失明的母亲和多病的父亲也需要照顾,但白占成毫不犹豫地接过了这副重担。在他的努力下,当年五年级的8名学生都考上了初中,并名列全县成绩总评前三名。

1997年9月,由于工作需要,白占成再次被调离,到离家十几里远的石胡梁小学任教,从此彻底撇开了家,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学生身上。冬天冷了,他叮嘱孩子们多穿衣服;住校的孩子们病了,他又是买药又是送水,像父母一样细心。

2007年9月,由于工作突出,白占成再次被调到离家30多里远的单台子小学,开始承担学前班的教学工作。学前班有个叫白星明的单亲孩子,7岁时被送来学校,但他父亲要去打工,无人陪读,白占成便让孩子跟他住在一起,毅然把照顾孩子的担子接了下来。就这样,他照顾非亲非故的白星明整整2年。

近几年来,村里的学生人数在逐年减少,可年近六旬的白占成却依然坚守在自己岗位上。他说:“只要有一个学生在,我就在讲台上站到底。”(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刘志贤)


◆一家之言◆

提高教师工作吸引力

最近读了一篇文章,说的是世界各国教师社会地位的。

北欧国家芬兰仅550万人口,却拥有世界一流的教育。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曾对41个国家的教育进行过抽查,芬兰连续6次荣登世界最佳教育榜首;芬兰的普通中小学教师经济待遇要超过公务员许多,受敬重程度非常之高;芬兰年轻人最向往的职业是中小学教师。

在日本,地铁上设有“教师专座”,即使是老人坐在这样的座位上,一旦看到身边有胸佩校徽的教师,也会立即站起来躬身让座;大街上有“教师商店”,教师购买商品享受不同程度的折扣,日本商贩把教师光顾自己的生意当作一种荣耀……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战后教师队伍合格率很低。但其牢牢抓住了“教育兴国”这一根本,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中小学教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教育事业走在世界前列,进而牵动其成为世界经济强国。

……

我国在1985年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1993年又颁布了《教师法》,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关于教师社会地位的界定上升到了国家法律层面。

然而,多年以来,“教师社会地位需提高”仍是人们的普遍共识。举个例子,甘肃省会宁县自然环境恶劣,当地大办教育,这个50多万人口的贫困县,自恢复高考以来培养出11多万名本专科学生、7000多名硕士博士,被誉为“状元县”。中央电视台《小崔会客》栏目还曾邀请当地嘉宾畅谈办学经验。按理推想,这里的教师地位应该不错吧?然而,2014年底,会宁县从财政供养的事业单位编制人员中招考189名警察中,其中竟然有171名来自教师行业。教师“集体跳槽”,揭示了“状元县”的尴尬。甚至近些年来,在山东、河南、黑龙江、湖北等地还发生了多起教师集体停课维权讨薪的事件。

怎样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如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如何切实提高教师工作的吸引力?如何让教师在工作中获得更大发展、从内心深处体会到职业的幸福感?这些问题,教育主管部门要思考,各级政府要思考,社会和国家都要思考。(孙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