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在支教中闪光

魅力霍林河 2016-09-09 22:33:00

原标题:青春在支教中闪光

本网讯 (内蒙古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章奎) 开学了,坐在内蒙古大学的教室里,高鑫总会想起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第二中学,想起那里自己教过的学生们。

作为内蒙古大学第三批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高鑫和其他几位同学在过去的一年分别去正蓝旗第二中学和托克托县第四小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支教。

“我的理想就是将来做一名优秀教师。”高鑫说。为此,她把本科毕业实习选在了包头市第二中学,体验当老师的感觉。去到正蓝旗第二中学后,高鑫既要教高中,又要给初中生带课,每周上课超过15课时,但她乐在其中。

“跟学生们在一起,我感觉很快乐。”高鑫说,给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个叫作高思琪的学生。高思琪的父母外出打工,她跟爷爷奶奶生活。高鑫支教开始不久,2015年的中秋节到了,那是高鑫长这么大第一次不能跟家人一起过中秋。高思琪给她送去了奶奶做的月饼,这让高鑫感到十分温暖。

支教生涯很快就结束了,这一年让高鑫更坚定了当一名老师的信念。

跟高鑫一起在正蓝旗第二中学支教的还有曹博。他说在这一年的支教生活中,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与学生相处的经历。“刚去的时候我给高三年级学生带政治课,他们对比他们大不了几岁的我明显存在质疑。”曹博说。

由于缺少经验,一开始上课时曹博总是照本宣科,学生不爱听,课堂气氛很沉闷,有的学生还故意提一些刁钻的问题。曹博意识到,自己必须改善与学生的关系。他与课代表沟通,通过课代表了解同学们对自己的评价,逐渐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慢慢地,曹博的课生动起来,学生们与他的关系也变得融洽了。“做一名教师必须有扎实的学识,不然学生不会服你的。”曹博说,这是自己支教生涯最大的收获。

王国敏和陈菲去的是托克托县第四小学。虽然学校离县城并不远,可是跟城里的学校相比,这里还很落后。陈菲回忆说,有一次她在不经意间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凯旋门吗”?“知道。”学生们的回答让陈菲挺高兴。可是下一句就让她哭笑不得,“不就是县城里那个酒店吗?”学生们说。“我当时想到的就是一定要教好这些学生,让他们将来能走向外面的世界,能有一个出彩的人生。”陈菲说。

王国敏当时是四年级2班的班主任,她到现在都念念不忘一个叫高旭光的学生。高旭光的父亲好赌,爷爷奶奶对他的教育方式非常简单,动不动就上手。王国敏说,这造成了高旭光内向的性格,而且经常跟同学打架。“我想改变这个学生,所以一开始对他管得很严。”王国敏说,这却激起了高旭光的逆反心理,情况变得更加糟糕。

后来王国敏做的一件事,让情况有了改观。高旭光12岁的生日到了,因为交通不方便,没办法去城里买蛋糕,王国敏就和几个支教老师一起买来面包为他庆祝。没有蜡烛,就用棒棒糖代替;没有鲜花,他们就自己去野外采摘。那天晚上,高旭光走进教室,看到的是手捧鲜花的班主任和同学,黑板上写满了大家对他的祝福。“这个惊喜改变了他,因为从来没有人给他过过生日。”王国敏说,自那以后,高旭光对同学们和善了很多,性格也慢慢改变了不少。

“作为老师,需要对学生们充满爱心。”王国敏说。

内蒙古大学第三批研究生支教团还有吴婷等另外4名同学,一年的支教让所有人都收获很大,也为他们的青春增添了光彩。现在,第四批研究生支教团的8名同学又出发了,支教的接力棒伴着爱心在这群年轻人手中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