挚爱是优秀教师的核心素养

魅力霍林河 2016-09-29 10:54:00

原标题:挚爱是优秀教师的核心素养

有天生的好教师,但大多数好教师都是后天修炼的。而这种修炼是自为的,靠外力强迫基本是无效的,其内驱力源自对教育的挚爱。

著名数学家陈景润曾因“不能胜任”中学数学教师工作而被北京四中辞退,这说明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当好老师的。作为专业技术岗位,教师有着鲜明的职业特点。一位称职的教师需要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一般来说,不称职的老师一般有两种:一种是不爱教育,不爱教师这个职业,不爱学生。教书仅是谋生手段。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另一种是缺乏从教的基本素养,完全不得要领。即便在学科专业领域有很精深的学问,但面对教书育人依然无从下手。陈景润大约就是第二种人,虽是数学天才却是数学教学的门外汉。

另一种情况也不少见。魏书生以高中学历从教,钱梦龙以初中学历从教,于漪虽毕业于复旦大学,学的是教育学却长期从事语文教学。为什么高中生可以教高中生,半路出家也可成“家”?说明中小学教师的学科素养构成有其特殊之处。教学教学,终归是教学生学。学生愿意学,师生可以互学;学生不愿意学,教师口吐莲花也无用。

在基本素养中,学科素养不能决定教师优秀与否。教师的道德素养比文化素养更重要。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教师的第一专业是师道,而师道的核心是爱。优秀教师的核心素养是爱,是挚爱。核心素养是指最关键的素养,没有它很难出类拔萃。当然,只有它也难臻于完美。故核心素养要充分发挥作用则必定要建立在具备一定的基本素养或基础素养之上。

哈佛大学发布一篇题为“挑一个好老师比培训一个更容易”的论文,用数据对“教师经验越丰富教学越成功”这一普遍被接受的观点提出质疑。美国将从教8年界定为具有“中等经验”。论文作者认为,有中等以上经验的教师并不一定比中等经验以下的教师教得好。显然,仅就教学效能而言,这个研究成果不无道理。我们不难发现,只有少数老教师的教学成绩能够名列前茅。老教师并没有老大夫吃香,经验不一定能起作用。研究表明,好教师在工作态度、师生关系、人格魅力等方面与众不同。这与我们的直观感受是吻合的。行业经验只是从业经历的表象特征,究其根本,需要的是挚爱,对教育、对学生、对专业真挚的爱。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正因如此,我一直认为考察教师对教育的态度和理解比学科素养和专业能力更重要。我不认为职前的基本职业能力训练可以定终身,也不认为职后的岗位培训可使人脱胎换骨。所以,我们学校自建校至今9年来,一直不拒绝非师范生。在基础素养之外,重点考察教师对职业的热爱程度。如果教师对职业缺乏比较深入的理解和必要的精神准备,即使具备较好的基础素养,也很难成长为优秀教师;即使很快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能,但随后又会困于职业瓶颈。有天生的好教师,但大多数好教师都是后天修炼的。而这种修炼是自为的,靠外力强迫基本是无效的,其内驱力源自对教育的挚爱。

我校一位学通信工程、教计算机的“85后”青年教师,花一年时间准备一场关于“共和国钢铁工业”的爱国主义教育讲座。安排在周末晚间,时长4个小时,学生云集,连不少高三学生也提前排队等候进场。在被问到“为什么这么火”时,他说:“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收集当下流行的资料。当这些东西被运用于课堂,就是让学生贴近自己、接受自己的很好方式。这种工作不是拦个学生聊两句就可以搞定的。要投入到他们中间,自己实地考察,长期积累思考,最终落实在自己的教学生活中。”用5年时间揣摩一件事,没有挚爱是坚持不下去的。令我自豪的是,我们学校有一大批这样专注于专业和事业的青年教师。

每位今天再平常不过的老师都可以成为明天最优秀的老师,但我又非常矛盾地认为,宁可做一个称职而快乐的老师。而一个教师要从称职进步到优秀,无论如何不能缺少挚爱——对学生和事业诚挚的爱。

(作者系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