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传统医药日”不该被遗忘
原标题:“世界传统医药日”不该被遗忘
1991年10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在北京召开国际传统医药大会。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医学专家和22个国家的卫生部高级官员参加会议。会议一致通过了以“人类健康需要传统医药”为主题的北京宣言,并建议每年的10月22日为世界传统医药日。
10月22日是“世界传统医药日”,然而,不管是学中医的内行人,还是不懂中医的外行人,都对这个节日颇感陌生。中国的传统医药文化让世界瞩目,可是目前的中医药却面临着难以生存、无人传承的尴尬境地。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古代宫廷的养生之道”……如今,打开微信朋友圈、微博、QQ空间,有着“中医养生”的链接出现频率越来越高。然而,在一些老中医眼里,传统的中医文化却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困境。
传人断层是传统医学所面临的尴尬现实。一位老中医介绍说,西医的成才时间很短,往往医生在很年轻的时候就能成就斐然,而中医靠的是积累经验,成才往往需要20年以上的经验积累,这个漫长的过程常常吓退了年轻人,让老中医们几十年的经验面临着无人传承的困境。
日渐式微的中医文化还体现在应用领域。不管是在医院还是药房,医疗器械和药物都是以西医为主。许多中医感叹,西医的强势让纯中医很难生存,许多人都是因为西医不管用才来找中医,大多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网上的养生之道也是看的多,学的少。
中医药事业面临发展困境并非孤例,书法、铁画、剪纸、木雕……不少传统特色文化和技艺的生存传承都面临着艰难困境。一名山西民间剪纸的传人曾告诉笔者,剪纸被很多人看成不务正业,许多年轻人都想着找份“正经工作”,不愿意学习民间剪纸,现在只能培养自己几岁的女儿作为传人。在他看来,我国很多传统文化特色,都是这样一点一点地淡化下去,直至消逝。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悠悠五千年,我们的先人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族文化和独一无二的传统技艺。这些都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灵魂,是独一无二的个性标签,如果失去了这些精气神,抽离过去千百年的积淀,国家也就失去了独有的魅力和特色。
增强文化自信、提升国际影响力,不是一句简单的空话。让中国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而不是被同化,需要我们借助“世界传统医药日”这样的节日提升公众的文化记忆和认同,更离不开国家和政府拿出实实在在的行动,保护和传承这些传统文化和技艺。但愿“世界传统医药日”能唤起更多人守护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别让传统文化丢了传人,别让中国的传统特色失了颜色。中医药及其它传统医药为保障世界人民健康做出了巨大贡献,具有独特的优势。充分挖掘和发展中医药和其它传统医药,对于人类战胜疾病、保障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总体而言,如今的中医药和其他的传统医药事业并不尽如人意,脱颖而出的中医药杰出人才并不多见;中西医结合虽然红火,但中医西医化的倾向日见突出。值得指出的是,近百年来中医命运坎坷,屡遭革除或废止之议,两年前,还有某大学教授在网上呼吁联名废止中医,以致掀起医界和学界的新一轮争议。以现代科学眼光指责中医理论之不科学,虽然不是什么新的理由,当年陈独秀、胡适等就有此说,但毕竟在某种程度上点出了中医进展缓慢的症结,也说明了中医发展之艰难。如果仅仅奉黄帝内经等少数古典经典为圭臬而不敢有所突破,不愿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检验、印证中医药的原理和机理,要进步确实很困难。当然,以自然科学思维方式或现代医学模式来评判中医科学与否,本身值得商榷,因为中医和西医本是两种不同的思维体系、语言结构之产物,中医与中国传统文化同根相连,具有整体、综合、辩证的思维方式特征。另一方面,现在人们已充分认识到西医的局限性,它无法做到以病人、以人为中心的原则要求,因而也在向生理、心理、社会适应之综合模式发展,换言之,真正的医学是科学和人文一体的。中医在一定意义上恰恰符合这样的本质。
在世界传统医药日到来之际,我们应该对中医药和其他的传统医药的传承与光大充满信心,不仅因为它们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土壤之滋润,深深扎根于民间,岐黄之术与千百年来百姓的繁衍、卫生、养生息息相关,拥有坚韧的生命力,还因为党和政府给予了它们充分的重视和大力的支持。在现代化社会建设中,传统文化必定会面临与现代以及西方文化的矛盾冲突,这始终是国人需要破解的难题,而中医因其医学特性另具复杂性,但无论如何,传统的不等于都落后,现代的不等于皆先进。对于中医药,完全可以经过认真的研究与梳理,吸取现代科学与人文的有益营养,以现代人易于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加以诠释和阐发,精益求精,造福人类。(温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