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一代过渡到企二代 "二代接班"最优选择?
原标题:创一代过渡到企二代 "二代接班"最优选择?
图片来源:网络
据新京报记者统计,从年初开始,截至今年10月21日,已有10家上市公司董事长职位,被传给了“80后”的“企二代”们。在目前沪深两市2912家上市公司中,由“80后”担任董事长的上市公司已经有63家。这里面,又有40家上市公司,是在近几年完成权力交接。企业的掌控权,由“创一代”过渡到“企二代”。
新京报记者发现,“企二代”们普遍具有高学历特点,不少有海外求学经历。而“企二代”们一旦完成学业,则多被安排进家族企业开始历练,直至接班。
在新京报记者的统计样本中,目前沪深两市已有15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由“86后”担任,其中属于“企二代”的为13人。年纪最小的只有26岁。
-资本七日谈
眼下,新的接班潮正在中国民营企业中上演。仅今年前10个月,便有10家上市公司进行了董事长更换,由“企二代”接任。接班的“企二代”则呈现年轻化,如“90后”何建南,在今年6月份当选申科股份董事长时仅26岁,是目前沪深两市最年轻的董事长。
“90后”的崭露头角,只是“企二代”接班大浪潮来临的序幕。数据显示,在1716家民营上市公司中,董事长年龄超过60岁的企业,已经有306家之多,如果将这个年龄指标放宽到55岁,企业数量将增加到531家。
在中国,民营企业大多数为家族式企业。也就是说,未来几年,“企二代”将陆续接过父辈的衣钵,登上舞台。但家族企业是不是一定要由“企二代”接班?在“企二代”掌控下,家族企业就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吗?
相比于白手起家的家族企业“创一代”,“企二代”们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优渥的家庭条件使得“企二代”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高学历者比比皆是,有海外留学背景的也不在少数。
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二代”们掌控下的企业就能够一帆风顺。相反,部分家族企业在“企二代”仓促接班下,业绩出现不稳定。如曾经作为医药龙头的北生药业,实控人何玉良2008年突然离世,无任何企业管理经验,尚在海外留学的女儿何京云被推上董事长位置。6年后,北生药业落得卖壳境地。
《新财富》杂志曾发布过一项数据显示,当二代担任董事长但并未成为实际控制人时,该类型家族企业的超额收益达到83.17%;当他们成为实际控制人之一时,超额收益下降至58.75%;当他们既成为董事长又是唯一实际控制人时,超额收益只有33.9%。
实际上,很多“企二代”也不认同贴在他们身上的标签。有媒体曾报道,在其针对“企二代”接班意愿的调查中,明确表示愿意接班的二代仅占调查样本的40%,而有15%的二代明确表示不愿意接班。
“企二代”不愿意接班,在于不愿接受被安排好的人生,这一点在如今的“85后”上表现更为明显。成长在互联网环境下的“85后”们,对待人生、事业和财富的态度,与父辈截然不同,个人兴趣成为他们做出选择的一个重要参考。
但摆在他们面前的选择并不多。在新京报统计的接班“企二代”工作经历上,绝大多数“企二代”的工作经历都雷同:完成学业后进入家族企业,从董事长、总经理助理做起,在内部轮岗历练后,便被安排担任上市公司董事,等待有朝一日接过父辈的衣钵。
“企二代”们的思维已经紧跟时代,但其父辈固守家族企业必须要家族内部传承的观念。
如今是资本高度发达的时代,针对企业治理已经有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企业传承的实质变为资本的传承。对实现了股份制的家族企业来说,则是股权传承。至于企业经营,在“企二代”接班意愿不强下,大可交由职业经理人团队打理。这一点在已经实现上市的家族企业中,更为重要,毕竟为企业接班人买单的,还有为数众多的投资者。(李春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