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和神舟有个约定
原标题:草原和神舟有个约定
“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既是重大政治责任,也是重要奋斗目标,一刻都不能放松。”这是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内蒙古”的总体要求。在神舟飞船和航天英雄们一次次遨游太空返回家园的重要时刻,内蒙古边防总队四子王旗边防大队几代官兵恪尽职守、忠诚护卫17载,为祖国的航天事业保驾护航、无私奉献——
“听,降落伞打开了,回家了!回家了!”11月18日13时59分,伴随着阵阵呐喊声,神舟十一号飞船划破厚厚的云层,胜利返回内蒙古中部预定着陆区域,现场的人们沸腾了。
这一刻,全中国目光聚焦在此,亿万国人见证了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与神舟飞船再次亲密牵手。从1999年“神一”成功回收到2016年“神十一”安全着陆,驻守在这里的内蒙古边防总队四子王旗边防大队官兵忠诚守护17载,一次次为飞船和航天英雄筑起平安、温暖的家园,赢得了“神舟卫队”的美誉。
“每当这一刻,我们就像盼望亲人一样等待神舟飞船。”被誉为“神舟卫队长”的四子王旗边防大队副大队长张云杰说,“飞船升空的一个多月里,我和战友每次路过着陆场,总忘不了擦一擦刻着‘神舟’字样的一座座纪念碑。”
张云杰护卫中国航天事业已经13年了,他对神舟飞船有着深厚的感情,对飞船的落地点更是了如指掌,“就是黑着天也能找到”。
“神十一”升空后,张云杰带领“神舟卫队”昼夜奔波在四子王旗草原上,启动阿莫吾素、新公社等执勤点,对进入边防辖区的外来车辆进行仔细核查;摸排清理暂住人口,检查矿点、登记封存危爆物品,不给飞船安全降落留下任何安全隐患。进入安保关键期以来,边防大队所属4个边防派出所与对应边防连队已开展联合处突演练11次。
脑木更边防派出所辖区阿莫吾素嘎查和丁吉嘎查,面积780平方公里,有120户牧民,神舟飞船的主着陆场就在这里。牧民的居住点分散,有时从一个居住点到另一个居住点骑摩托车都需要1天的时间。
“把自家的牛羊圈好,一定不要靠近这片区域,发现外来人员要第一时间联系派出所……”飞船着陆前,脑木更派出所所长张晓东手里拿着辖区地图,一遍遍地向牧民群众告知注意事项。张晓东介绍,每当迎接“神舟”回家的时候,边防官兵都要提前深入辖区,发动牧民群众对预定降落区域周围企业和外来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就连长期无人居住的废弃房屋也不能放过。
“执行安保任务期间,全体官兵高标准严要求,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守护神舟飞船。”江岸边防派出所教导员种志刚说,长期驻守在草原深处,边防官兵已经和草原融为一体,每一次执行神舟飞船着陆安保任务,官兵们都格外珍惜。
刘月红是四子王旗边防大队脑木更边防派出所阿莫吾素嘎查警务室的一名边防民警,“虽然执行过多次安保任务,但还是有些紧张。”刘月红说,“从‘神六’的费俊龙、聂海胜到‘神十一’的2位航天英雄,我在11年时间里已经6次亲历神舟飞船在内蒙古境内平安着陆。”
刘月红介绍,2008年,为了方便地面搜救部队工作,有关部门专门修了一条通往飞船预落点的柏油路,名为“神舟路”,派出所在路边设了1处警务室。每当飞船返回的时候,刘月红与战友们总会出现在安全保卫的第一线,被当地牧民称为“神舟哨兵”。
“我们的工作很普通,也很琐碎。”刘月红说,“从9月中旬开始,脑木更边防派出所阿莫吾素嘎查警务室就开始进入警戒状态。作为神舟十一号主着陆场的最后一道防线,为确保边境地区不漏管、不失控,我和战友们几乎睡觉时都睁着一只眼。”
冬日的四子王旗草原深处寒气袭人,在哨位上呆了不到1小时,战士们的脸便开始冻得通红。在执勤哨位,刘月红和战友们饿了就吃方便面,渴了就喝矿泉水,冷了就跺跺脚、搓搓手。
2008年9月28日17时37分许,“神舟”七号成功着陆在脑木更边防派出所辖区。刘月红和战友们凭着多次执行飞船回收任务的经验和对着陆场道路的熟悉,以最快的速度到达返回舱着陆点,迅速拉起警戒线,圆满地完成了安保任务。
“这里的每一寸土地我们都烂熟于心,安保排查我们最强!”刘月红说。边防民警们已经总结出一套有效的安保经验,十几年来发动牧民参与安保任务,群众路线优势得以充分发挥。
16年的军旅生涯,12年的边防一线工作,刘月红迎来了一茬又一茬官兵,又送走一茬又一茬战友,吞下寂寞、咽下孤独,与战友们一起构筑起了祖国北疆的安全屏障,为历次神舟飞船的顺利着陆贡献力量。
“习惯了。”刘月红对这一切的评价简单明了,“我们好像和神舟有个约定!”他自豪地说。(记者 及庆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