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配”幼儿园补了短板更要兼顾公平
原标题:“标配”幼儿园补了短板更要兼顾公平
据媒体报道,幼儿园将成为浙江住宅小区的“标配”,与新建住宅小区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和同步交付使用。
针对城镇学前教育资源需求缺口较大的情况,近年来,全国各地地纷纷推出了新建小区配建幼儿园的相关政策。政策的善意是明显的。不过,梦想能否照进现实,解决“入园难”顽疾,还是要打上一个问号。应该看到,现在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除了数量短缺带来的压力外,还存在公办民办发展不均衡、优质幼儿园数量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目前,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相对国际标准来讲还较少,并且原本有限的财政投入较集中于少数公办幼儿园,占学前教育主体的民办幼儿园则惠及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民办幼儿园基本上由家庭承担成本费用,导致收费节节攀升,老百姓的负担不断增加。于是,就出现了“有权的进公办幼儿园、有钱的进私立幼儿园、没钱的进无证幼儿园”的情况。由于有较大的市场需求,又使得无证幼儿园屡禁不止。
幼儿园成为住宅小区“标配”当然是好事,但是,有了幼儿园,孩子们是否愿意上、能否上得起?根据规定,建设单位必须将幼儿园交付给辖区教育行政部门,由辖区教育行政部门举办公办幼儿园或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而从各地实践来看,小区配套的幼儿园大多以民办性质为主,这些新增加的幼儿园要么收费便宜而质量不高,要么师资雄厚但收费不菲,让老百姓爱不起来。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底线。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格局。幼儿园“标配”,不患寡而患不均。除了增加幼儿园的资源供给外,更要加大学前教育的公共性投入,一方面将民办幼儿园纳入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序列,按照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一定比例补贴办学成本;另一方面,要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引导民办幼儿园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水平、增加优质资源。(张枫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