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巴斯德研究所暂停与中科院合作项目,法媒片面解读,中国专家反驳
今天,很高兴为大家分享来自环球网的法巴斯德研究所暂停与中科院合作项目,法媒片面解读,中国专家反驳,如果您对法巴斯德研究所暂停与中科院合作项目,法媒片面解读,中国专家反驳感兴趣,请往下看。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法国媒体12日报道称,该国致力于传染病学研究的巴斯德研究所已暂停与中国科学院的合作关系,双方将不再共同领导上海巴斯德研究所。该报道煞有介事地称,此举意味着“中国科研领域的‘国际化时代’已经结束”。对此,13日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专家表示,该事件只是一个个案,却被过度解读。事实上,中国政府在不断鼓励国际科学合作,相关领域的国际合作依然活跃。
法国媒体在报道中引述了知名学术期刊《自然》的消息。据报道,法国巴斯德研究所的一位发言人告诉《自然》杂志,经过一年多的对话,该机构于2022年12月停止与中科院共同领导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的项目。“做出这一选择是为了开始新的对话周期,以改善两个组织之间的关系,并找到一种更有成效的合作方式。”中科院方面也对《自然》表示,两家科研机构之间一直保持着长期友好的合作伙伴关系,中科院对巴斯德研究所和法国科学家的贡献“深表感谢”,两个研究所正在“积极探索新的合作方案,而不是‘联合研究所’的形式,以更好地应对传染病研究中的全球挑战”。
公开资料显示,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于2004年10月11日揭牌成立,2005年7月开始运行。武汉大学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蓝柯曾在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担任副所长。他在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介绍称,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曾被视为中国在科技领域开展合作交流的一个典范,这样一个机构的设立不仅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实际上在学术层面也会有丰厚的产出。据《自然》杂志报道,多年来,该研究所对丙肝、埃博拉、寨卡、艾滋和新冠等各种病毒进行了研究,并为相关疫苗和治疗方法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虽然中科院和法国巴斯德研究所方面对于停止这一合作项目均报以“友好”的态度,但一些外媒和学者在评论该事件时仍然在“过度解读”。曾与上海巴斯德研究所有过合作的香港大学生态学家爱丽丝·休斯在采访时认为,这“可能预示着科学合作时代的结束”。休斯表示,中科院在与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展开合作时,中国在许多研究领域都不是领先者。而现在中国已是一个成熟的科学强国,因此中方机构可能无法从这样一个和外国研究所共同领导的机构中看到价值,“这种关系的中断也可能表明中国科研领域的‘国际化时代’已经结束”。法国媒体在进行相关报道时,则将“科学伙伴关系时代的终结”放在标题上。
对于上述解读,蓝柯认为非常荒谬,“这仅仅是一个个案,不应上升到整个中国科研界,更不能用来唱衰中国科研机构开展国际合作的趋势”。蓝柯认为,对于许多科研领域,特别是传染病学研究,国际合作是必要条件。未来,中国也将进一步扩大科研领域的国际合作,中国对此的态度是开放且坦诚的。另有一名了解相关情况的中国科学家告诉《环球时报》记者,中法、中欧之间仍有不少科学合作项目在继续运行,外媒所谓“中国科学合作时代终结”的论点是错误的。他表示,以上海巴斯德研究所主要研究的传染病领域为例,传染病是无国界的,中国和西方都需要同对方合作。
不少法国科学家和法国官方对于中法科研合作的态度也是积极的。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研究员保罗·特雷格不久前接受法国《工业新闻》采访时曾表示,鉴于中国科学研究的快速进步,“不与中国人合作将是一个错误。事实上,中国已成为(法国的)主要合作伙伴”。法国外长科隆纳3月初在二十国集团外长会期间曾表示,法方高度重视法中战略沟通和大国协调,愿同中方密切高层交往,丰富双边关系内涵,拓展科研、创新、气变等合作新领域。
即便是双方关系处于低点的中美两国,科研合作依然处于高位。据香港《南华早报》近日报道,全球知名科学文献出版机构爱思唯尔提供的数据显示,中国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双边研究合作方,双方合作的科研出版物数量在2020年达到近65400份的峰值。两国科学家一直在健康和医学、气候变化、太空探索、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以及电池技术等领域保持合作。
此前,中国已多次就科研领域的国际合作表明态度。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去年曾就国际航天合作发表评论称,中方愿与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和地区一道,开展更多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中国空间站欢迎外国航天员来访。在近期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加强基础研究第三次集体学习中,中国领导人明确表示,人类要破解共同发展难题,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国际合作和开放共享。
责任编辑:刘德宾
好了,关于法巴斯德研究所暂停与中科院合作项目,法媒片面解读,中国专家反驳就讲到这。